心灵驿站

狄德罗效应


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“愈得愈不足效应”,即: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,心里很平稳;而一旦得到了,反而不满足了,进而想要更多。用中国古话来说,就叫做“贪得无厌”,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

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·狄德罗。有一天,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、做工考究的睡袍,狄德罗非常喜欢。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,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,就是风格不对,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,配不上身上这件睡袍。于是,为了与睡袍配套,家里陈旧的东西先后更换。

一系列更新之后,家里环境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,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——因为“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”。后来他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《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》。

200年后,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·施罗尔在《过度消费的美国人》一书中,提出了一个新概念——“狄德罗效应”,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,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,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。

狄德罗效应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不全是人心的贪婪与不知足的体现。它对我们也有正面积极的启示和意义:

1.相信自己配得上华贵的袍子

在这里,我们把“狄德罗的袍子”看做是更高更好的追求。

人们在树立了远大理想抱负的时候,就会逼着自己摆脱落后的现状,去积极追求更好的生活。那些成功的人,正是坚信自己一定能摆脱贫穷命运,正是因为他们有勇气相信自己是穿华贵袍子的人,是值得享受更美好生活的人,勇于去追求和创造,才拥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更美好的生活。

2. 从一点一滴做起

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会说:“你看,我什么都做不好,我没有任何优点,我一事无成。”

可是谁是一蹴而就的呢?灰心丧气的时候想一想孩童的牙牙学语、蹒跚学步,成功的经验都是一步一个脚印,从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。

先有了“袍子”,再换“沙发”、“地毯”,最后换“房子”,为自己建立一个逐步上升的目标等级。美好的生活就这样逐步地实现了。

通讯员 延佳佳

微信截图_20230818082518.png